主頁
 投資組合
 基金/市場動向
 ETF
 強積金/生活理財
 基金工具
 基金篩選器
 基金檢閱
 組別排行榜
 保證基金
 
主頁 > 特稿專輯 > > 正文
股息率與盈利增長——影響股票回報的兩大因素
Matthew Coffina 2013-09-16

星期一,股市下跌,財經評論員說那是因為當日公佈的經濟數據表現欠佳,市場憂慮經濟放緩。星期二,股市反彈,財經評論員說那是由於昨日公佈的經濟數據表現欠佳,市場憧憬美國聯儲局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評論員可以用同一個「原因」解釋為每日的市場動向,說明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根本沒有人肯定每日股價變動的真正原因。

 

短綫股價上落是隨機走勢,但長遠價值普遍還是理性追隨基本因素的。引用價值投資法大師Ben Graham所言:「短綫來看,市場是一台投票機器。但長遠來看,市場就是一台秤重機。」

 

股票回報的推手:股息率與盈利增長

股票回報有三個主要來源:股息、盈利增長與市盈率。

 

總回報率 = 股息率 + 盈利增長率 + 市盈率變化(%+ 盈利增長率*市盈率變化(%

 

下表顯示標普500指數(或更早期的代表指數)於不同時期的總回報率,以及影響回報率的主要因素。(市盈率變化一欄,包括盈利增長率*市盈率變化(%))。表中的數值皆為實際回報率。 

上表顯示市場於1872年至2012年的實際年度化總回報率為6.5%(如只計戰後時期則為6.6%)。然而,各個期間的總回報卻有明顯差異。在1930年至1942年(包括經濟大蕭條時期)以及1970年至1979年(通脹肆虐)這兩段期間內,股市年度化實質回報率為均-2.2%2000年的股市也沒有讓投資者好過,科技泡沫、房地產泡沫爆破、環球金融風暴先後發生,令到由2000年至2012年期間,年度化實際回報率只有-0.2%




把總回報細分之下,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於任何時期,市盈率也是影響總回報率的主要因素。1980年至1999年為大牛市時期:1979年股市的市盈率平均為6.9,而1999年則上升至27.51930年至1942年及1970年至1979年兩段時期都屬熊市,情況正好完全相反,兩段時期的市盈率也是高開低收。2000年至2012年股市表現亦欠佳,下跌的市盈率亦是關鍵因素。

 

合理的預期長綫回報

然而,自1871年以後。市盈率上升不再是帶動股市上升的主要原因,股息率與盈利增長率才是。長綫來看,股息率佔總回報率的比例最大。但隨著派息比率下滑(公司愈來愈傾向將公司盈利用來進行內部再投資、併購或股份購回),股息率在總回報率中所佔的比重也逐漸下降。自1946年以來,市場的實際盈利增長率每年平均為3%,股息率每年平均為3.6%。而在2000年至2012年期間,股息率已下降至約2%的歷史低點。

 

到底股息率仍是否影響未來股市表現的主要因素?根據財務理論的解釋,公司的派息比率與其期回報率並沒有很大關係。如果派息低,即意味公司會有較多的留存盈利,有利未來盈利增長更迅速。然而,歷史數據卻與理論相違背。在過去40年公司派息比率下滑的同時,盈利增長率的確有上升趨勢,惟這增長卻不足以彌補股息率的下跌幅度。

 

從表中的可持續回報率(該數值為盈利增長率加上股息率,不計市盈率變動)可見,1943年至1969年間該數值為7.9%,在1970年代則下降至6.6%,即使1980年至1999年市場上漲期間,可持續回報率仍繼續下降至5.5%,至2000年至2012年間僅餘4%

 

這顯示在公司增加留存盈利的同時,並未能適當運用這筆資金,如以過高的價格進行公司併購、投資不當,或股份購回的時機不恰當等。標普500的成分股公司是有可能提升派息比率而不過分犧牲盈利增長率的。按照近期趨勢看,市場於未來的可持續回報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在最近的30年內,股息率以及實質盈利增長率並無法支撐股市實質回報率達到6.5%以上。我們預期未來的股市實質回報率應會在4%5.5%之間。

 

Matthew CoffinaMorningstar StockInvestor newsletter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