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 Zoll
2013-11-15
「長命百歲」是祝福。但在規劃退休時,長壽也可能成為悲喜參半的消息。醫療進步令已發展國家的預期壽命愈來愈長,亦因為此,退休人士要儲夠終生花費也愈來愈困難。
即使是有規劃退休的人,最終可能比自己預期中長壽,但意識到時已經太遲,唯一可做的就是大力削減開支。原來估計自己在退休時可儲下多少積蓄並非難事,要弄清楚這些錢到底要支撐多久才是真正的挑戰。
有感自己可能非常長壽又想安享晚年的人,他們可以考慮規劃一個「活到100歲」的退休規劃。不過,殘酷的現實是,同一筆退休金,要支持的生活開支的年期愈長,也代表你每年可回撤的金額愈少,犧牲了生活質素。
更全面地了解預期壽命
計劃退休時,預期壽命這個變量與投資回報率、儲蓄率和回撤率等同樣關鍵。在試圖預測壽命時,很多人會查看政府有關不同性別年齡的平均預期壽命的統計數字,如香港政府統計處的香港人口生命表。這無疑是個不錯的參考。但與大部份其他壽命預期一樣,其數字也許過於籠統。
在規劃退休時,真正重要的數字,畢竟就是你自己或配偶家人的壽命。而在預測壽命時,在人口統計參考之上加入個人習慣和健康狀態等因素作為調整,有助預測更加準確。
主要的風險因素
哪些才是影響壽命的關鍵因素?就這課題,我們諮詢了兩位專家的意見:美國MetLife保險公司的個人保險部副主席Maureen Leydon,以及精算師兼註冊理財策劃師Joe Tomlinson。
健康狀況:一如所料,Leydon表示個人健康狀況是承保過程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而常見死因就是最大的風險,譬如是癌症和心血管病、呼吸和血液系統的疾病等。而家族的平均壽命、身高體重、受保人有否使用煙草產品等也會影響保險契約。Tomlinson的看法相近。他補充,人們是否酒鬼、是否有運動習慣也是他關心的範圍。
職業:Leydon表示職業是繼健康狀況後最重要的因素。承保商會留意那人是否擁有危險的職業,如軍人。另外是受保人的僱主有否為其提供醫療保險,如果沒有,亦會被視為額外風險。
收入:評估人壽保險時,收入本身並非風險因素。惟Leydon及Tomlinson均指出收入對一個人的健康有影響。「數據表示人類的整體壽命已經提高,另有證據顯示富有的人的壽命增長更加明顯。」Tomlinson說。
留在海外的時間:無論是在海外生活、工作或旅遊,在一個在醫療衛生服務不足或有染上嚴重疾病風險的國家長時間逗留,均會提高過早死亡的可能性。
其他因素:如果受保人愛好如跳傘等刺激活動,保險公司亦會視之為額外風險。其他增加死亡風險的高危行為包括酗酒、濫用藥物或危險駕駛。
生活費以外的支出
即使有人集合以上風險因素於一身,也不代表他的壽命必然會比平均人口壽命短。現實中一個人可活多久,可能與一籃子因素有關,也可能只由其中一個因素決定,又或者與以上因素全無關係。Tomlinson提醒,人們愈來愈長壽,不只代表他們要儲備更多退休後的生活費用,如長期護理等額外成本也要兼顧。
預測壽命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次大病肯定已足以影響人們對自己的壽命預測,也繼而影響退休規劃。因此,你的退休計劃必須具備靈活性,讓你在必要時作出相應的調整。
Adam Zoll為Morningstar.com助理編輯。